体育热点

  • Home
  • 更科学、更安全 国家标准助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展

更科学、更安全 国家标准助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展

8月8日是第17个“全民健身日”。记者今天了解到,一直以来,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单位,持续健全完善健身设施和装备器材国家标准体系,助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。2024年以来,发布的《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 通用要求》强制性国家标准和《体育公园配置要求》等5项推荐性国家标准,推动设施器材更科学、更安全、更便捷、更适老,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健身需求。

在健身基础设施方面,《体育公园配置要求》国家标准规定了体育公园的基本要求、体育项目和场地设施配置,将体育公园按陆地面积分为微型、小型、中型、大型四类,明确了绿化用地占比、健身步道配置、多功能运动场地、标识系统等关键指标,并在核心功能上引入智慧化管理系统。《登山健身步道配置要求》国家标准首次明确了登山健身步道的分类和通则,规定了登山健身步道选址、设计、建设、技术、配套设施、安全救援系统等要求,为登山健身步道的规划、设计、建设、管理提供了科学且可量化的依据,促进步道建设更加规范化、标准化,推动步道与自然保护区协同发展。

更科学、更安全 国家标准助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展

在质量安全方面,修订发布的《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 通用要求》强制性国家标准进一步筑牢了安全基础。作为室外健身器材的“安全基本法”,系统规定了室外健身器材的总体要求、结构设计、场地安装、安全警示、管理维护等方面要求,特别是加严了老年人和儿童安全要求,为设计、生产、安装、维护等环节划定了红线。《国民体质测试器材 通用要求》国家标准明确界定国民体质测试器材的相关术语和定义,从测试指标、适用人群、器材原理三个方面进行分类,同时对器材的安全性、准确性、质量和功能提出了技术要求,支撑国民体质常态化监测工作。

亿兆体育

在器材适老化方面,《健身器材适老化通用要求》国家标准结合老年人生理、心理及行为特征,针对固定式健身器材的标识、操作界面、外观、运动安全等提出适老化设计要求,为适老化健身器材的设计与生产建立了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,显著降低了老年人使用健身器材的风险和门槛,让老年人“用得上”“用得好”。《老年人室内运动健康设施要求》国家标准规定了老年人室内运动设施的分类、基本要求、特殊要求和试验方法等,提出了智能化、安全性和无障碍交互等关键指标,为完善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、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。

(总台央视记者 李晶晶)

©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。未经许可,请勿转载使用。

发表评论